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空见四大神僧之首

本 名:空见 

别 称:神僧 

主要成就:龙爪手;金刚不坏体,少林九阳功 

小说出处:《倚天屠龙记》 

小说地位:四大神僧之首 

小说派别:少林派

现代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空见神僧简介

空见,现代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虚构人物,小说里「四大神僧」之首,为人慈悲为怀,内功与外功均登峰造极,被金毛狮王谢逊用七伤拳打时拒不还手,因此毙命。

空见是少林派「空」字辈弟子之一,四大神僧「见闻智性」之首。

空见为人大智大慧,内力与外功都是当世绝顶,深得人心,名扬四海。

空见为求感化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金毛狮王」谢逊,前往洛阳找到谢逊,自愿被他以拳殴一十三拳,空见修得「金刚不坏体」而毫发无损,「七伤拳」对于空见神僧却没有一点作用,谢逊反正报不了仇,原本不想活了,便自行击碎天灵盖,空见立即跃将过来,伸手架开谢逊右掌,谢逊左手发「七伤拳」拳击出打在空见胸腹之间,空见全无提防,连运神功的念头也没生,空见血肉之躯登时内脏震裂,摔倒在地。

临死前告知谢逊只有去夺得屠龙刀,方能杀得了「混元霹雳手」成昆。

日后江湖人士只道,空见大师丧身洛阳, 尸身骨骼尽数震断,外表却一无伤痕,极似是中了崆峒派镇山绝技「七伤拳」的毒手。

为啥空见的武功远比其他三大神僧高?因为他是此人的徒孙

《倚天屠龙记》中少林派有四大神僧,被称为“见闻智性”,其中空见神僧排在首位,他不仅胸怀比那几位师弟宽广,武功也远非其他三大神僧可比。

在洛阳城,空见一出手就把金毛狮王谢逊吓得魂不附体,作为明教四大护教法王之一,谢逊的功夫在当时的武林绝对能算得上是一流高手,但是在空见面前却像个孩子一样,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一转头的工夫空见就飘出了四丈开外,谢逊连他的衣角都碰不到,可见空见神僧的武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不过那三位神僧的功夫显然就没有这么高了,在屠狮大会上,空智曾经向范遥叫阵,但最终因为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不了了之,范遥是明教的光明右使,光明使者和四大法王的功夫不相上下,既然空智没有战胜范遥的把握,那就同样不会有能力碾压谢逊,据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空见的武功要远在其他三位神僧之上。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平辈的师兄弟,又都名列四大神僧之列,为啥空见的武功远比其他三大神僧高?除了天赋和勤学苦练之外,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答案是肯定的, 有。虽然这四个人是师兄弟,但他们并不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空见比他们多学了一门神功。

这门神功就是少林九阳功,和武当九阳功、峨眉九阳功一样,都脱胎于九阳真经,在整部《倚天》中,练过全本九阳真经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无忌,另外一个就是张三丰的师傅觉远和尚。

当初张三丰用少林罗汉拳和昆仑三圣何足道过招,被少林认定是偷学武功,要惩处他,觉远为了保住徒弟的命,用铁桶挑着郭襄和张三丰逃出少林寺,最终力竭而死,死前背诵九阳真经,听过经文的除了郭襄和张三丰之外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无色禅师,他也记住了一部分经文,后来郭襄和张三丰以部分九阳真经为基础开宗立派,把峨眉和武当发扬光大,但无色禅师记住的这部分经文却没有在少林推广开来,因为他这部分经文来自觉远,而觉远在少林被认为是弃徒,大部分少林僧不屑于去学一个弃徒的功夫,所以他只能传给自己的嫡系弟子,而空见的师傅就是他的嫡系弟子,按辈分论,无色是空见的师祖。

这就是为啥空见的武功远比其他三大神僧高的原因,因为他是无色禅师的徒孙,继承了少林九阳功,空智等人师承他人,没练过九阳功,九阳是和九阴齐名的两大神功,郭襄和张三丰以九阳功为基础让峨眉和武当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了和少林并驾齐驱的两大门派,空见则凭借九阳功练成了少林的“金刚不坏体”神功,武功远远超出了他的同辈师弟。


倚天屠龙记中的空见是不是郭破虏

近日,重温《倚天屠龙记》,读到谢逊讲一十三拳打死少林空见神僧,突发奇想:这个空见到底是谁?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何人?

我们先来看看书中的描写:

谢逊叹道:“他气息愈来愈弱,我手掌按住他灵台穴,拚命想以内力延续他的性命。他忽然深深吸了口气,问道:‘你师父还没来么?’我道:‘没来。’他道:‘那是不会来的了。’我道:‘大师,你放心,我不会再胡乱杀人,激他出来。但我走遍天涯海角,定要找到他。’他道:‘嗯,不过,你武功不及他……除非……除非……’说到这里,声音越来越低。我把耳朵凑到他的嘴边,只听他道:‘除非……能找到屠龙刀,找到……找到刀中的秘……’他说到这个‘秘’字,一口气接不上来,便此死了。”

请注意这一段“除非……能找到屠龙刀,找到……找到刀中的秘……”。找到刀中的秘……秘什么?不是秘密,是秘笈!这句话很明显说明空见知道屠龙刀中所藏的是武功秘笈,尤其是其中的降龙十八掌,非常适合谢逊练。但是,整个《倚天屠龙记》知道屠龙刀中藏有秘笈的,貌似只有一个人——灭绝师太,其后也只有周芷若。书中说:

灭绝师太又道:“黄女侠在铸刀铸剑之前,和郭大侠两人穷一月心力,缮写了兵法和武功的精要,分别藏在刀剑之中。屠龙刀中藏的乃是兵法,此刀名为‘屠龙’,意为日后有人得到刀中兵书,当可驱除鞑子,杀了鞑子皇帝。倚天剑中藏的则是武学秘笈,其中最为宝贵的,乃是一部‘九阴真经’,一部‘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盼望后人习得剑中武功,替天行道,为民除害。”周芷若睁着眼睛,愈听愈奇,只听师父又道:“郭大侠夫妇铸成一刀一剑之后,将宝刀授给儿子郭公破虏,宝剑传给本派郭祖师。当然,郭祖师曾得父母传授武功,郭公破虏也得传授兵法。但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郭祖师的性子和父亲的武功不合,因此本派武学,和当年郭大侠并非一路。”灭绝师太又道:“一百年来,武林中风波迭起,这对刀剑换了好几次主人。后人只知屠龙宝刀乃武林至尊,唯倚天剑可与匹敌,但到底何以是至尊,那就谁都不知道了。郭公破虏青年殉国,没有传人,是以刀剑中的秘密,只有本派郭祖师传了下来。她老人家生前曾竭尽心力,寻访屠龙宝刀,始终没有成功,逝世之时,将这秘密传给了我恩师风陵师太。我恩师秉承祖师遗命,寻访屠龙宝刀也是毫无结果。她老人家圆寂之时,便将此剑与郭祖师的遗命传了给我。我接掌本派门户不久,你师伯孤鸿子和魔教中的一个少年高手结下了梁子,约定比武,双方单打独斗,不许邀人相助。你师伯知道对手年纪甚轻,武功却极厉害,于是向我将倚天剑借了去。”

那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空见怎么知道屠龙刀中藏有武功秘笈?只有一个解释,空见是当年郭黄二人铸刀剑的知情人。以黄蓉的智慧,刀剑的秘密知道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最好是只有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才知道。这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郭靖之外,还有谁?郭襄是一个,她保管了倚天剑;郭破虏是另一个,屠龙刀的持有者。相信郭芙都会被瞒着,因为郭大小姐的性格实在不是个能保密的人。

推想到这里,空见是谁,已经昭然若揭了:空见=郭破虏!

啊——这简直是大新闻啊!“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死人复活了!太扯了吧?

我们再看看有什么证据。

1、年龄:郭破虏与张三丰的年龄应当差不多,郭破虏大一些,这可以从神雕、倚天里推算出来,那么谢逊见到空见的时候,空见该是九十岁左右,与书中描述一般,“他是少林派掌门人空闻大师的师兄”、“身材矮小,白眉白须,貌相慈祥庄严”。

2、武功:谢逊说过:“我生平心中钦服之人,寥寥可数。尊师张真人我虽久仰其名,但无缘识荆。这位空见大师,实是一位高僧。他武功上的名气虽不及他师弟空智、空性,但依我之见,空智、空性一定及不上他老人家。”结合书中的描述,“少林神僧,见闻智性”,显然闻智性三人的武功差空见太远,张翠山的想法可以佐证:

张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师张三丰的武学举世所罕有,但和谢逊相较,恐怕也只能胜他半筹,倘若空见大师当真高出谢逊甚多,说得上“天差地远”,岂不是将自己恩师也比下去了?但素知谢逊的名字中虽有一个“逊”字,性子却极是倨傲,倘若那人的武功不是真的强胜于他,他也决计不肯服输。

虽说郭破虏性子比较象郭靖,黄蓉的基因加上,悟性应当比郭靖强些,这类人修习少林武功最是容易精进,《天龙八部》中的虚竹、《鹿鼎记》中的澄观可做参考。

3、性格:谢逊对空见有评价::“可惜可惜,这样一位武林中盖世奇士,竟给我一十三拳活活的打死了。他武功虽高,实是迂得厉害。倘若当时他还手跟我放对,我谢逊焉能活到今日?”很典型的郭靖性格加少林寺教育的结合体。再回想《神雕》中对少年郭破虏的描写,空见的性格一脉相承。

由此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个故事:襄阳城破,郭破虏重伤昏迷,等醒来时,周围血海尸山,父母殉城,亲朋罹难,天下改姓,淳朴的少年逢此大劫,不免心伤若死,行尸走肉般四次流浪。忽一日,晨钟暮鼓,惊醒了浑浑噩噩的心,由襄阳到少室山,几百里的路,冥冥中似指点着此后的人生,怀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心,修练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道。破虏破虏,破不了世间的鞑虏;空见空见,一切见到的不过是个空。

“有见”、“常见”和“空见”含义

这一篇我们讲讲“有见”、“常见”和“空见”。这三个概念并不复杂。如果你领悟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看到的是“五蕴皆空”,那你的眼光就是“空见”,你透过表象看到世界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不恒常,无自性”,也就是“空”。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不是“无常”而是“有常”,不是“无我”而是“有我”,那你的眼光还停留在“常见”和“我见”上边。

我们举个例子吧。假如有个叫欧阳峰的人站在你的对面。这时有人问你“欧阳峰在哪儿?”,你指了指对面的欧阳峰,那么这就是“我见”。

如果问你“欧阳峰在哪儿?”,你挠挠头,想了想说:“昨天我还看见他呢。”这是“常见”。因为你的分别心太重,没办法领悟佛法的真谛。

但是如果我们领悟了佛法的真谛,破除了“常见”和“我见”,就会尴尬地发现自己很难和人沟通了。

如果有人问你“欧阳峰在哪儿?”,你会回答说“没这个人”,这就是“空见”。但是如果欧阳峰昨天杀了人,警察调查这个案子,问你“欧阳峰昨天在哪儿?”,你虽然目击了欧阳峰全部的行凶过程,但这时候你怀着“空见”,露出一脸茫然,说没有这个人。估计你也会因为包庇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因为佛法不能全部照搬到俗世生活中来,所以学佛要远离尘嚣,到深山老林里去,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身边大都是俗世中人,那么也不妨入乡随俗,用“常见”和“我见”来回答问题。但无论如何,你心里始终都要明白这只是不得已之下的随俗,并不是正确的见识。

“空”和“无”是佛法真理,这是“真谛”;俗世的日常生活或多或少都要从俗,这叫“俗谛”。“真谛”,绝对正确;“俗谛”是打了折的“真谛”,是通往“真谛”的中介,不可靠却离不开。我们现代汉语当中的“真谛”一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当然,就像许许多多的概念一样,佛教的各宗各派对“真谛”、“俗谛”的解释各不相同。正如“极微”到底有没有,有部派说有,大乘各派说无。

从真谛的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就是五蕴的因缘和合,这些因缘的本质就是无常,就是空和苦,空就是无我。